<output id="lj0p6"></output>
    <pre id="lj0p6"><label id="lj0p6"></label></pre>

        <track id="lj0p6"></track>

        <p id="lj0p6"><strong id="lj0p6"><small id="lj0p6"></small></strong></p>

      1. 國考備考資料-人文、文學、歷史類(12.22)
        2020-12-22
        文章來源:科信教育

         知識點:詩歌的發展

        詩經

        《詩經》,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,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,共 311 篇,(其中 6 篇為笙詩,即只有標題,沒有內容)又叫詩三百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!对娊洝返淖髡哓,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,詩經在內容上分為《風》、《雅》、《頌》三個部分!讹L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謠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聲雅樂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頌》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,又分為《周頌》、《魯頌》 和《商頌》。有言道三頌不如二雅,二雅不如十五國風,所以,從詩經的文學價值來看,《風》 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篇幅,和后期的《離騷》合稱為風騷二體。
        楚辭
       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,并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。因為屈原也被稱為中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。“楚辭”的名稱,西漢初期已有之,至劉向乃編輯成集。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,也包括后期的宋玉等人都有所貢獻,但是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。以其運用楚地方言寫的詩體,對后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!冻o》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,特別是文學方面,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,因此后世稱此種文體為“楚辭體”、騷體。
        樂府民歌中國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,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、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、進行演唱及演奏等。“樂府’本是漢武帝設立的音樂機構.用來訓練樂工.制定樂譜和采集歌詞,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,后來,“樂府”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。今保存的漢樂府民歌的五六十首,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。著名的名篇,《孔雀東南飛》就是漢樂府民歌里面最為有名的代表作。
        唐詩
        唐詩,泛指創作于唐朝詩人的詩。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,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,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,對于后 研究唐代的政治、民情、風俗、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。初唐四杰有勃、
        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,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勃,著有名篇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唐代最有名的三大詩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。
        宋詞
       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,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,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。宋詞句子有長有短,便于歌唱。因是合樂的歌詞,故又稱曲子詞、樂府、樂章、長短句、詩余、琴趣等。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、辛棄疾(豪放派代表詞人)、柳永、李清照(婉約派代表詞人)。
        知識點:歷史大事記
        政治制度
         
        知識點:中國古代文化
        書法四體:正、草、隸、篆
        文房四寶:筆、墨、紙、硯
        山水陰陽:山南水北謂之陽,山北水南謂之陰伯(孟)仲叔季:伯(孟)是老大,仲是老二,叔是老三,季是老四。
        六義:六義指 “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”,一般認為風、雅、頌是詩的分類;賦、比、興是詩的表現手法。風,指詩能譏刺上政,有諷刺的作用;雅是正的意思;頌是贊美神明的歌舞曲。賦,指鋪敘直說的寫作方法;比,是比喻;興,起的意思,指詩歌有“感發志意”的作用。
        三元(三甲):三元是中國傳統節日,上元節、中元節、下元節的合稱。三元節為農歷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與十月十五,故“元”是農歷十五的意思。三元又是解元(鄉試)、會元(會試)、狀元(殿試)的合稱。
        年齡的稱謂:
        垂髫:三四歲——八九歲 總角:八九歲——十三四歲
        豆蔻:十三四歲——十五六歲 弱冠:20 歲
        而立:30 歲 不惑:40 歲
        知天命:50 歲 花甲:60 歲
        古。70 歲 耄耋:80、90 歲
        期頤:100 歲
        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
        五谷: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
        五臟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
        五常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
        五倫: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、朋友
        五岳:“東岳”山東泰山、“西岳”陜西華山、“南岳湖南衡山、“北岳”山西恒山、“中
        岳”河南嵩山
        五湖:鄱陽湖(江西)、洞庭湖(湖南)、太湖(江蘇)、洪澤湖(江蘇)、巢湖(安徽)
        五音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
        五彩: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
        五毒:蝎子、蛇、蜘蛛、蜈蚣、蟾蜍
        五經: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易經》、《春秋》
        六腑:胃、膽、三焦、膀胱、大腸、小腸知識點:中國古代書籍、戲劇
        1.四書
        《大學》《中庸》《論語》《孟子》
        2.五經
        《詩經》《尚書》《禮記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
        3.四大名著
        《水滸傳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西游記》、《紅樓夢》
        4.四庫全書
        全稱《欽定四庫全書》,分“經、史、子、集”四部,故名四庫。
        5.六子全書
        《老子》《莊子》《列子》《荀子》《揚子法言》《文中子中說》
        6.春秋三傳
        《左氏傳》《公羊傳》《谷梁傳》
        7.樂府雙壁
        漢樂府詩《孔雀東南飛》、北朝民歌《木蘭詩》
        8.史學雙壁
        《史記》《資治通鑒》
        9.三史記
        魏晉南北朝以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東觀漢記》為三史。唐開元以后,因《東觀漢記》失傳,乃以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為三史。 “三史”加上《三國志》,稱為“四史”。知識點: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期,學術思想空前發達。當時學派很多,主要學派有: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墨家、名家、陰陽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家和小說家,這些并稱為“十家”。由于小說家沒有系統的理論,不能稱其為一個學派,其他的九家又被稱為“九流”。其中,儒家、道家、法家和墨家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較為深遠。而各類公職考試也比較熱衷于考察這四大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。
        《孟子》:杯水車薪、不言而喻、成仁取義、出爾反爾、得道多助、失道寡助、好為人師、始作俑者、同流合污
        《荀子》: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、載舟覆舟、鍥而不舍
        《老子》:上善若水、福倚禍伏、雞犬相聞
        《莊子》:鵬程萬里、莊生夢蝶、庖丁解牛、相濡以沫、邯鄲學步、朝三暮四、唇亡齒寒、越俎代庖
        《韓非子》:自相矛盾、諱疾忌醫、守株待兔、濫竽充數 

         

        【本站文章系網絡轉載,科信不對其真實性負責,如涉及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麻煩聯系我們,我們會立即刪除】
        ★ 編輯:wii
       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app
        <output id="lj0p6"></output>
          <pre id="lj0p6"><label id="lj0p6"></label></pre>

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lj0p6"></track>

              <p id="lj0p6"><strong id="lj0p6"><small id="lj0p6"></small></strong></p>